创新创业教育五年规划(2016-2020年)

作者: 时间:2017-11-25 点击数: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文件

九职院字【2016】17号

创新创业教育五年规划(2016-2020年)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升应用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船舶军工行业培养更好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局面和五年实现全国同步小康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1、建立创新创业工作的部门协同、院系落实机制,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和校园文化。

2、开展创新创业的课程建设,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

3、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资源,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将我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成为市、省级示范,同时对标看齐全国示范,不断加强建设。

4、加强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争取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在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同时冲击国赛奖项。

5、打造1-2项在创新创业工作中能起到广泛影响和良好作用,在社会评价中具有一定影响的双创品牌活动。

6、建设一批工作有特色、活动有影响、育人有效果的创新创业社团。

三、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招就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及各二级学院在创新创业各项工作中的职责,并通过建章立制逐步完善在创新创业孵化、弹性学制、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工作与职称评聘、校企合作、素拓学分折算、双创社团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统一全校师生对创新创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创新创业工作的舆论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上下同心,师生协力,攻坚克难,共同奋进的良好的创新创业工作氛围。

修订创新创业工作考核办法,增加考核内容和考核分值,从绩效的角度加强对各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的激励约束,将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将创新创业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等作为二级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落到实处。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将创新创业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配强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建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探索将学生创新实验、论文发表、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其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制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阶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成绩档案,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情况;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继续深入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在现有已经开发《创新创业基础》配套慕课的基础上启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创新创业基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2005年校本《创新 创造 创业》教材的基础上开发校本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教材。自主开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6-8门,引入在线双创课程20-30门。

(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在现有新老校区各一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一个科技园的基础上,分别与经济管理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共建一个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一个嵌入式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与专业的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实现以创促学,以学带创。

进一步完善基地和园区的硬软件建设。根据实现功能所需要的硬件条件申报2018年的政府采购预算,进一步完善各个创新创业空间的硬件条件。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等提升服务创新创业的软件水平,逐步引进创新创业课程实训操作软件和创新创业管理软件,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创新创业工作管理水平。

建设校外创新创业示范园。整合资源,发掘校友创业典型逐步建设3-5个校外的创新创业示范园,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孵化的平台范围,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创新创业大赛组织

在总结往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赛事特点确定专业、稳定的指导老师团队专门负责开展大赛的提前筹备、参赛队伍的选拨、参赛项目的打磨等。在我校已有的对“挑战杯”大赛的成功经验和基础上冲击国赛奖项,在总结中国创翼、互联网+大赛的赛事特点的基础上早作准备和安排,力争在省赛上有所突破。

积极开展校级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活动,引导企业投入经费,赞助或参与竞赛,通过与企业的互动与交流,不断提高国赛、省赛参赛水平,取得更好成绩。

(五)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建设

全面总结我校两年一度的科技周活动,提炼形成我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传统品牌。在2017年开展首届创新创业活动月的基础上固定为每年开展一次,结合创新创业发展的形势不断丰富活动内容。通过创新创业系列活动的开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从而逐步形成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鼓励各二级学院根据院系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本学院的创新创业特色活动,创建自己的品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标。

(六)创新创业特色社团建设

大力开展竞赛类、学习类、服务类创新创业社团建设。针对性成立互联网+大赛促学会、挑战杯大赛促学会、中国创翼大赛促学会、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促学会、创新创业者同盟、创新创业服务协会等。各大赛促学会分别以大赛为主题,开展大赛信息收集、开发参赛项目,配合学校相关大赛组织部门开展每年大赛的宣传动员、校内选拨与参赛准备工作。创新创业者同盟由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科技园的项目成员组成,为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提供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平台,也是协助基地和园区管理的骨干力量。创新创业服务协会作为学校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团队,主要任务是组织优秀校友、企业家、创新创业专家学者、政府职能部门(如工商、税务、劳动就业、创业贷款中心等)业务骨干来校开展宣传讲座和交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联系聘请校外指导老师等。

各二级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挖掘潜力,成立本部门的创新技能竞赛促学会和对接落实创新创业各项工作的创新创业服务协会,通过社团锻炼学生的同时开展好创新创业各项工作。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版权所有  
赣ICP备10002390号